【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驼乡的新次元正在打开
内蒙古新闻网  20-10-27 07:4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一峰骆驼可以走多远?

  百度的回答是每小时3至5公里,不吃不喝能坚持3240至5400公里。然而,阿拉善右旗给出的答案则远远超越了这个距离,那里的骆驼已经走出大漠戈壁,走向无限远的未来。

  一个产业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2013年以前,阿拉善右旗农牧民收入以转移性收入为主。2019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占57.5%,来自骆驼产业的纯收入占79%。全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81%下降为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12781元增加到2019年的27772元,年均增长21.7%。

  冲锋——人脱贫、村出列、旗摘帽,问号变作惊叹号

  举目皆沙、遍地荒凉,鞭长驾远、路旷人稀。这样的“标签”,阿拉善右旗贴了很多年。

  “天上无飞鸟,风吹砂石跑。一家人,几十峰骆驼,怎么养也不挣钱。”

  “出趟门,半天到不了地方。什么时候咱这里能有条像样的路?”

  2014年,阿拉善右旗共有8个贫困嘎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7人。最远的牧户离旗政府所在地450多里,因病、因残、因学、因灾是致贫主要原因。农村牧区产业基础薄弱,部分地区荒漠化严重,农牧民饮水安全难以保障,旗境内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难道这里只能生长落后和贫穷?阿拉善右旗人不信,也不甘。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水困行难,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制约阿拉善右旗发展的最大瓶颈。“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冲锋,就从这里开始!”旗委书记杨海发出动员令。

  2016年7月25日上午8时,清冽的天然富锶弱碱水顺着输水管道喷涌而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丹吉林镇新水源地供水工程宣告竣工,全旗75%以上的人口告别苦咸水、劣质水,喝上安全优质的矿泉水。

  京新高速阿右旗段、国道307线雅山段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阿拉善右旗不通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大交通格局形成,昔日的交通末梢成了区域交通枢纽。

  绘出决战图、立下军令状,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1名旗处级领导干部、1个旗直部门、2名旗级选派干部共同包联1个嘎查, “1121”帮扶机制务实管用,责任体系自上而下建立。

  旗委书记带头遍访,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总队、18个脱贫攻坚专项推进组、40个驻村工作队入驻……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各层“链条”全面转动,不拔穷根绝不罢休。

  车窗外,沙漠、戈壁、山丘、草滩、湖泊交替闪过,中午时分,胡树其嘎查到了。

  胡树其是阿拉善右旗唯一的边境苏木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政府所在地,是全旗贫困户最多的贫困嘎查。在嘎查党支部领办的绿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驼圈里,150峰骆驼膘肥体壮,他们或站或卧、悠然自得。

  “嘎查29户贫困户全部吸纳进合作社。我们整合项目资金,为每户购买3峰骆驼,合作社托管3年,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托管期结束,每户返还6峰骆驼。2018年,29户贫困户都脱了贫。”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达布仁图古斯说。

  全旗设立党员中心户37户、党小组60个,嘎查党支部书记、党员中心户领办合作社12家,实体化运作的27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高标准建成13个集中区,累计搬迁转移农牧民4700多名。拿出七成以上可用财力,每年为民办10件实事,构建起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就业、教育、安居、低保六大民生保障体系,各项民生指标走在自治区前列。

  当年的问号变作巨大的惊叹号。2016年,8个贫困嘎查出列;2018年7月,阿拉善右旗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序列;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突破——打特色牌,“沙漠之舟”承载健康产业新使命

  阿拉善是“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右旗双峰驼总存量5万余峰,占全盟总数的45%,保有量更是占到全国的20%,堪称“驼乡中的驼乡”。可是,独特的资源在“沉睡”,全旗上下心急如焚。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思路廓清,迷茫中奋起。“全力做好双峰驼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大文章’。”旗委副书记、旗长罗志伟说,“让‘沙漠之舟’承载健康产业新使命。”

  产业要发展,没有硬核的“龙头”咋行?一次机场邂逅,罗志伟和“立志实现骆驼价值最大化”的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陈钢粮再提在阿拉善右旗兴办骆驼产业龙头企业的话头。

  之后,罗志伟几赴新疆,双方几番磋商。2014年,作为旺源生物科技集团的分公司,计划总投资3亿元、注册资金3000万元,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驼乳深加工企业——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阿拉善右旗落地。

  秋日的早晨,巴丹吉林镇静谧、清冷,白墙蓝瓦装点下的“沙漠之神”却热闹非凡。刚刚8点,后院空地就被各色车辆塞满,车主们正将一只只银色奶桶搬至送奶间。

  和着鼎沸的人声、奶桶触碰地面的叮当声,巴音高勒苏木乌兰塔拉嘎查送奶牧民何承伟一边同妻子从车上提奶桶,一边大声回答我们的提问:“家里34峰奶驼,一天毛收入就有2800块!”-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骆驼产奶量小,不易存储,过去牧民只是自用。骆驼奶营养价值极高、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好东西不生钱,农牧民搭不上脱贫致富“快车”。“沙漠之神”入驻后,锈住的“铜锁”打开了、愁人的难题有解了。

  “我们的收购价是每斤15元,政府每斤补贴5元,驯化后的奶驼产奶量可以增加到每天7、8斤,成本也就1斤鲜奶的钱。这样,1峰奶驼一天的利润就是100多元。”公司总经理冉启伟说,“今年截至8月份,我们已经收了800多吨驼奶。原来每年生产两个月,现在可以全年生产。”

  旗里出台骆驼产业中长期规划,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牧民交售鲜驼奶补贴,投资3亿元建成骆驼产业科技园,构建起“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扶持成立骆驼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3家、养殖基地20座、驼奶疗养所2家、驼奶中转站7个,请来技术人员专门培训农牧民。

  一通百通,骆驼产业成了响当当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年加工鲜驼乳6000吨生产能力,液态奶、驼奶粉、驼乳益生菌活性片、驼乳香皂等4个系列8个种类产品。“沙漠之神”获评自治区优秀扶贫龙头企业,全旗培育骆驼养殖户811户,带动贫困户131户300人,8个贫困嘎查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

  今年以来,全旗收购加工鲜驼乳800余吨,同比增长近8倍,预计全年可收购加工驼乳1600吨,产值将突破1.6亿元。3000多农牧民参与骆驼产业发展,养驼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在当地,永红是个名人。6年前,因为缺乏生产资料,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沙漠之神”来了,永红租下4万亩草场,成立合作社,瞅准机会养奶驼,迅速逆袭成为百万元户,骆驼数量发展到300多峰。

  从巴丹吉林镇出发,一小时后到达巴音博日格嘎查永红家。永红不在,送驼奶去了,他的妻子、大眼睛的娜仁图雅把我们让进家。“每天挤两次、送一次,很累的。最苦的是冬天送奶,手冻得伸不出来。我们自己也得努力,勤劳才能致富。是不是这个理儿?”她笑着说。

  像一个磁场,吸引着干事创业的人们。魏春燕夫妇,阿拉善左旗人,原本在宁夏养牛,2017年底来阿拉善右旗创办驼乡涌泉骆驼专业合作社。二人把养牛的工业化运作模式用到养骆驼上,事业红红火火。魏春燕说:“以前牧民养驼是粗放式,三四年的骆驼也就卖六七千元。现在挤驼奶卖就不一样了,1峰骆驼一年光卖驼奶就收入1万元。”

  “凤还巢”的故事在上演。从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谢海兵一直在盟公路工程局工作。2016年,他辞职回到家乡阿拉善右旗,和父亲一起经营旭辉骆驼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他看中的是骆驼产业的前景,觉得家乡可以大有作为。

  作为自治区唯一入选旗县,阿拉善右旗通过现代化骆驼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做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扶贫题材纪录片《承诺》中得到精彩呈现。

  跨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曾经小散远弱,而今颜值、实力兼备。从一开始,阿拉善右旗就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同布局、统筹推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守土戍边深度结合的经验还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只有打好脱贫攻坚战,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阿拉善右旗,这是最大的共识。

  “我们的全自动挤驼奶生产线,自动计量、自动清洗、自动消毒、自动脱杯。你们看,这边,24峰骆驼8分钟就挤完了。”80后,脑子活,做事很拼,2019年赴任阿拉腾朝格苏木党委书记的阿荣留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

  吸引社会资本、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苏木建成呼和乌拉嘎查骆驼产业基地、阿拉腾塔拉驼奶储运中转站、万驼园养殖专业合作社;看中距离甘肃张掖平山湖国家地质公园只有6公里的优势,建起那仁布拉格驼产业马文化旅游康养科技示范基地、查干通格嘎查采摘园……骆驼产业支撑,牧旅融合、农旅融合,资源变成“潜力股”,阿拉腾朝格是缩影。

  脱胎换骨,仅仅用了一年。全苏木骆驼产业效益由2018年的5万元增至2019年的3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6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累计增加72万元,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21.7元。

  骆驼保有量控制在6万峰左右,既确保牧民有收益,又不使生态环境遭破坏。采访中,“生态”“绿色”被频频提及,追求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阿拉善右旗不遗余力、不打折扣。

  “这就是用驼乳做的睡眠面膜吗?”“这个驼峰油护手霜闻着香,手感也好。”内蒙古骆驼研究院产品展示厅驼乳化妆品展柜前,参观者啧啧称奇。

  为驼乳驼脂系列化妆品上市作准备,这是眼下内蒙古骆驼研究院正在忙活的大事。“去年11月我们就把驼乳驼脂列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录,今年在驼乳驼脂系列化妆品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睡眠面膜、驼脂唇膏、乳清乳液等产品生产许可证已办妥,10月内投向市场。”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斯仁达来说。

  成立于2014年,坐落在阿拉善右旗,内蒙古骆驼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从事骆驼基因组学研究、骆驼种质资源保护、骆驼产品研发与深度开发的科研院所。早在2017年就建立骆驼科学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建成全球最大的骆驼基因组数据库,目前已取得科研成果和产品成果10项,其中2项科研成果填补国际空白。

  高科技“加持”,品牌、人才驱动,链条加长、质上跨越。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按照一期驼肉、乳制品加工,二期驼乳、驼系列化妆品开发,三期驼乳生物制药研发生产“三步走”目标,出台驼圈建设、驼奶收购、骆驼保险、农牧民创业贷款一揽子补贴扶持政策,把“服水土”的富民产业做得更强、更优,把这张特色产业的名片擦得亮些、再亮些。

  “驼”字立足,生态产业试水。350万亩天然梭梭林、 150万亩人工梭梭林和寄生在梭梭身上的肉苁蓉是“靠沙吃沙”的资本。怎么“吃”?项目资金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倾斜,完善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向苁蓉、锁阳深加工领域进军,富民产业又一“翼”渐渐丰满。截至2019年底,全旗40个嘎查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有4个、50万元以上的有11个、5万元以上的有19个。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用真金白银保障贫困群体稳定脱贫致富,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阿拉善右旗在全盟率先建立防贫保障基金和扶贫创业贷款基金,兜底保障、动态监测和长效防贫机制切实可行。

  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实施沙漠植物园、创业孵化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棚户区改造、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巴丹吉林镇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称号,阿拉善右旗获评自治区园林县城、全区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十县百乡千村”创建示范。

  一份村规民约、一个专职管护组、一个环境卫生巡查队、一个党建联络组、一套智能监控系统、一个光荣榜,“六个一”工作机制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驼乡中的驼乡”,农牧民幸福在“加码”。

  农牧民富、农牧业强、农牧区美。新时代的阿拉善右旗,奔跑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这条路,让全旗2.5万各族儿女感到踏实、自信、满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雪芹 李晗 刘宏章)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